清華大學支教支隊圓滿結束支教活動,實踐支隊探究民族文化、三線精神
發布時間:2024-01-28 來源:鹽邊縣融媒體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1月26日,在鹽邊中學教室內,“同學們再見”的話音剛落,雷鳴般的掌聲響起,經久不息。
這是清華大學“知行川渝”赴四川鹽邊中學支教支隊在鹽邊中學的最后一課,活動期間,支教支隊還走進了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西城校區),詳細了解鹽邊縣中學校與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聯合辦學優勢,并與該校學生作分享交流。
五天時間,支教支隊用自己的熱情,帶來知識的火種,為同學們“傳道解惑”,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激發同學們對學習的熱愛,指引著同學們未來道路的方向。
學然后知不足,從一道題的解題思路到對學科邏輯的分析,鹽邊中學學生宋靜還記得和支教老師一起探討數學知識時,一些此前沒有接觸的知識宛若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她對數學樹立了新的信心。“通過老師們的講述,我對清華大學這座學府有了新的了解,通過他們分享的經歷,我更加明白‘天賦固然重要,努力必不可少’。”
利用晚上課余時間,支教支隊的隊員們開展了專業分享,傳授學習經驗,講述自己在校期間的所思所感、所學專業的特長和職業規劃,并積極回應解答同學們的疑惑。“最大的收獲是要有自覺性,要想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就必須得破釜沉舟、奮力拼搏。”鹽邊中學學生劉恒分享道。
離別是悄悄的笙簫,五天時間一晃而過,同學們與支教支隊之間滿是不舍,“老師,這是我拍攝的我們學校早上的太陽,希望我們都像朝陽一樣,活力滿滿,發光發熱。”接過高三學生送上的祝福,清華學子們也回贈了寫滿祝福、寄語的清華大學文創明信片、書簽。
“同學們的熱情和活力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相長的道理。祝愿同學們金榜題名,長風破浪。”清華大學未央書院學生龍游晟說道。
“深刻感受到同學們的熱情,以及對知識的渴望,希望通過支教活動為他們‘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讓他們翻過山丘,走向更廣的世界。”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生徐可欣表示。
1月26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赴四川鹽邊支隊走進三灘傈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訪談非遺傳承人,了解鹽邊傈僳族歷史沿革、生活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大家對傈僳族婚禮、傈僳刺繡、傈僳鍋莊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拍攝記錄了豐富的調研素材。“通過參觀,感受到傈僳族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民族,對生活充滿熱情,傈僳文化也在歷史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對中華民族大家庭有了更深了解。”清華大學學生尹恒說。
在攀枝花中國三線博物館,一件件鮮活文物、一幅幅生動照片,一個個微縮場景,再現了“三線建設”的輝煌歷史與偉大成就,歷史的印記激蕩著同學們的心靈。“深刻理解了三線建設的精神,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一定學習踐行,為黨和國家服務,為人民作出貢獻。”清華大學學生路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