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天府旅游名縣丨非遺進課堂 文化共傳承
發布時間:2023-05-30 來源:鹽邊縣融媒體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近日,溫泉彝族鄉中心學校舉行了2023年勞動課程“非遺體驗、保護、傳承基地”啟動儀式,將勞動教育與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使彝族羊毛搟氈及紡織技藝融入學校人才培養過程,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們一起體驗傳統技藝,感受勞動人民傳統技藝的魅力和彝族先民留下的勞動智慧。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不僅能豐富學校“勞動課程”活動的內容,拓展少年兒童的知識和技能,還能讓這些老手藝在校園“活起來”。師生們紛紛表示,非遺課堂魅力十足。
據了解,溫泉彝族鄉中心學校積極探索勞動課程實施新路徑,將羊毛氈子、服飾品、彝族細褶子、彝族羊毛披氈等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式納入勞動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勞動精神貫穿教育教學實施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學生在非遺進課堂的創新實踐中陶冶情操,讓優秀的非遺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
彝族羊毛搟氈及紡織技藝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彝族羊毛制品的種類主要是袈什、瓦拉、洪博、“博茲”( 氈制武士裝)“正窩”( 氈襪),“勒窩” ( 氈制法帽)、彝族婦女的“沙帕波”(毛裙)、“丹紅扎尼” (紅毛裙)等彝族羊毛紡織及搟制品,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獨具特色,是彝族人民的手工絕技,其工藝精湛,絕無僅有,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勞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