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首個非物質文化傳習中心今日揭牌
發布時間:2019-03-04 來源:鹽邊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鹽邊首個非物質文化傳習中心今日揭牌
山水鹽邊 3天前
今天(3月1日),“鹽邊縣傈僳族非物質文化傳習中心”揭牌儀式在三灘村傈僳酒家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猛出席揭牌儀式并為“中心”揭牌。
王猛表示,近年來,我縣在打造大笮文化中對挖掘縣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了不懈努力,希望古老的傈僳族文化能一直延續、活躍在現代生活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我縣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服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修建“傳習中心”的緣由
為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打造得天獨厚的水墨二灘旅游資源,保護和傳承傈僳族傳統文化,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基本方針,以傈僳族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傳統生活形態保存較好的紅果彝族鄉三灘村為主體,按照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生態保護理念,把“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人文環境一起保護,構建傈僳人家共同的精神家園——“鹽邊縣傈僳族非物質文化傳習中心”。
“傳習中心”建成的意義
縣傈僳族協會會長、傈僳族婚禮傳承人谷萬里告訴記者,“傳習中心”建筑為傈僳族古老的傳統木楞房,預計建設面積為200平方米,結構為三房一照壁,正堂按照傈僳族傳統形式擺放,設有火塘、祭祖灶臺等,房屋內部裝飾也按照傳統生活習慣設置。它除了民俗文化展示傳承外,還將其特色文化元素與旅游商品開發、傈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相結合,將傳統的手工藝通過創意設計與旅游市場或人們家居生活相融合。這樣,既能將手工藝傳承,把手工藝品作為商品推向市場,又能讓傈僳族百姓得以受益。
鹽邊傈僳族之傳承
鹽邊歷史悠久,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大笮縣于若水之濱,俗稱笮山若水,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目前,我縣共有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位省級非遺傳承人,8位市級非遺傳承人。
鹽邊屬多民族雜居縣,境內居住有31個民族,傈僳族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少數民族之一。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雅礱江下游兩江交匯以北地區,歷史上是傈僳族祖先長期居住的地方,是傈僳族同胞向南遷徙的始發地,鹽邊遠古時期就是傈僳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地,有豐厚的傈僳族傳統文化底蘊。其中,傈僳婚禮是集傈僳族傳統音樂、傳統服飾、傳統美食等文化藝術及宗教崇拜的盛大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