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便民橋 暖暖民生情
發布時間:2018-08-09 來源:鹽邊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記者走基層】兩座便民橋 暖暖民生情
近段時間,一條喜訊在鱤魚彝族鄉靠近二灘庫區的力馬河溝口快速傳開:在被暴雨山洪沖毀已近2年的勝利村團結組、街道村洪椿坪的兩座石拱橋原址上,兩座新建的堅固、運載能力強的全新鋼橋正式建成,已投入使用。
↑↑↑(新建的鋼橋)
昨天,記者在勝利村采訪時,遇見了從山里背著一背簍剛采的雞樅從橋上通過的45歲農戶龍萬強。他是勝利村團結組的村民,當我們詢問這座橋的情況時,龍萬強連著用了兩個“太”字向記者講述新橋建成之后的感受:“全靠著黨和政府的關心啊,這兩座鋼橋對我們居住在河對岸的農戶太重要了,這兩座新橋建的過程太不容易了。”↓↓↓
圍繞著龍萬強的這兩個“太”字,記者展開了采訪,了解到兩座便民橋里蘊含著來自黨和政府濃濃的民生情懷。
邊遠山村的兩座小橋為何牽動了眾人心
發源于大山深處的力馬河,平日里是涓涓細流,緩慢清澈,而一到汛期便濁浪滔天,洶涌狂瀉。居住在力馬河沿岸的,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是鳡魚彝族鄉的小槽、街道、勝利3個村的1500多名村民,每年汛期,道路損毀是最讓村民們擔心的事情,其中靠力馬河邊最近的300多名街道、勝利兩村的村民,對起主要交通運輸作用的兩座分別位于街道村洪椿坪組、勝利村團結組的石拱橋的安全最揪心。
↑↑↑(河水湍流而下的力馬河)
2016年6月——9月間,力馬河片區突發多年罕見暴雨山洪,勝利村、街道村、小槽村遭遇強大洪水災害,道路、農田、橋梁、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遭受嚴重損毀。在這場持續兩次的暴雨山洪災害中,勝利村團結組、街道村紅椿坪組兩座相距2公里的石拱橋被完全沖毀。
勝利村團結組、街道村紅椿坪組的兩座石拱橋被沖毀后,300余名群眾、1500畝土地出現了“人住南岸、地在北岸”的窘境,烤煙、青花椒、核桃、苞谷等農作物到了采收季節,只能通過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橋過河,采用人背馬駝的方式運輸,安全隱患大、運輸成本高,導致種植面積減小,尤其是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的烤煙與早春豌豆的交替輪種大幅度縮水,村民群眾產業發展熱情受挫。
災害發生后,力馬河兩個邊遠山村的兩座沖毀的石拱橋及給300余名群眾所帶來的交通、運輸困擾,引起了鹽邊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2016年6月4日,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指揮抗洪救災,并迅速安排由縣水務局牽頭,制定了力馬河河堤堡坎建設、道路修復建設、輸電線路和人飲管道恢復、橋梁架設等為內容的綜合治理方案,并形成1000萬元的資金申請報告及時報送到省水利廳。
由于資金量大、項目多,時至2017年4月,縣水務局申請的“力馬河綜合治理方案和資金申請報告”均為未得到省水利廳批準。這一結果導致包括兩座沖毀的石拱橋在內的力馬河流域受災基礎設施恢復建設資金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在得知之一消息后,鳡魚彝族鄉黨委、政府針對力馬河兩座橋梁恢復建設的問題,積極奔走,多方爭取,向上級黨委、政府,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爭取資金。面對在簡易木橋上艱難行走的群眾,兩座水毀橋梁的恢復迫在眉睫,從2017年8月開始,鳡魚彝族鄉的上報文件分別報到了縣交通、扶貧等部門,然而,因該兩座橋不屬于交通規劃內項目,不符合交通建設資金管理使用的規定;勝利、街道兩個村都不屬于貧困村,也無法落實扶貧建設資金。最終,在鳡魚彝族鄉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爭取到了市、縣“兩資”的支持,市、縣民宗部門答應給予部分資金支持,同時,通過縣政府的協調,積極爭取到了縣煙草公司給予煙基建設資金的支持。
建設資金雖然得到多個部門的肯定答復,但尚未到位,而等待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為此,鳡魚彝族鄉快速成立了書記、鄉長掛帥的力馬河兩座人行橋建設協調工作組,工作組由7名鄉黨政干部及兩個村的村支兩委干部共計11組成,明確了“一邊爭取資金,一邊搶時間組織恢復建設”的思路。
2018年開年后,工作組組織勝利、街道村組干部到周邊鄉(鎮)考察,學習借鑒小橋梁建設經驗。隨即,工作組創新了“先建后補”+“同心共建”模式,即在本村本組推選出有墊資能力、建設經驗、組織能力、群眾認同的項目施工責任人,采取“先建后補”方式實施項目建設;組織召開村民大會,通過村民“一事一議”方式,確定投工投勞的“同心共建”方式。
最終在充分考慮投資、需求、效益等因素的情況下,決定兩座恢復建設的橋梁均建設成人行鋼橋。
50萬元與3699.98萬元之間的“=”號
2018年5月6日、6月3日,勝利村團結組橋、街道村洪椿坪組橋分別正式動工建設。這期間,正是全縣“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全面開展的時候,鱤魚彝族鄉黨委、政府對照全縣三“擺”三“查”三明確的活動開展要求,把兩座橋的建設既作為團結帶領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重要實踐,又作為拉近干群、黨群關系的有利契機,號召鄉機關黨支部、團支部,村黨支部、群團組織積極帶領黨員、干部參與到橋梁的恢復建設中,帶動群眾投工投勞的熱情,加快橋梁的建設施工,趕在今年主汛期來臨、力馬河漲水前把橋建好,解決即將在8月前后到來的烤煙生產運輸的燃眉之急。
鮮紅的黨旗在力馬河畔高高飄揚,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鹽邊縣交通局、發改局等單位也積極支持,參與建設,并邀請到601地質隊,承擔了設計、地勘、監理的職責。
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橋梁,需要深挖橋基。為此,鄉黨委、政府將建新橋與河湖長制工作共同推進,打橋基的同時,利用工程機械對河道進行全力疏通,每天,6至8臺挖掘機同時作業,為橋基挖掘提供創造良好的作業條件,同時消除以后入汛期暴雨山洪泥石流形成的對橋基、河畔兩岸地基的影響。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大型工字鋼、超厚度橋面鋼板,均在多方比較下,采購自昆明、成都。
↑↑↑(新建的勝利村橋)
↑↑↑(新建的洪椿坪橋)
最終建成的兩座橋梁,橋基深挖均在5米以上,其中,河道中段的勝利村橋,光橋墩的直徑就達8米、高9米,全混凝土澆筑,僅高標號水泥使用量就達60噸;街道村的洪椿坪橋,兩端橋基的混凝土厚度5米以上,按照力馬河最高洪峰通過值設計抗壓、抗沖擊能力。
記者了解到,這次歷時僅3個月、預計投資50余萬元的力馬河兩座鋼橋的建設,僅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加大民生投入的一個縮影。近三年來,中央、省、市、縣投入到鱤魚彝族鄉的各類發展項目資金累計達3699.98萬元,50萬元與3699.98萬元之間是一個溫暖的民生“=”號,在這個“=”號里,全鄉鄉、村、社道路硬化提檔升級,村民住上了安全房,用電質量得到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村村實現4G網絡覆蓋……
“黨和政府有決心,人民才有信心!”鳡魚彝族鄉黨委書記沙萬東告訴記者,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十屆五次全會及縣委年初確定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該鄉將始終保持對群眾的溫度,著力強化解難題的力度,不斷拓展辦實事的廣度,持續筑牢惠民生的厚度,創新提出“青山綠水,鄉愁鱤魚”的發展理念,積極爭當全縣綠色發展的先行軍。
微信團隊
記 者 :何 志 梁 波
策 劃 :陶亞克
編 輯 :彭開欣 曾 靜
技 術 :何 志
監 制 :馬茂林
法律顧問 :蔡有聯 楊升才
官方微博 :@鹽邊縣廣播電視臺
長按下方二維碼加關注
喜歡請點贊